大會介紹
在亞洲,傳統發酵醬是最受歡迎的調味品之一,尤其在中國、日本和韓國,傳統發酵醬有著悠久的食用歷史,醬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在中國、日本、韓國淵源深厚,存在諸多共通性,也是我們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。
幾十年來,傳統發酵醬科研水平和生產技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,為促進傳統發酵醬行業的學術交流和技術進步,在中日韓醬業間搭建一座溝通交流的平臺,匯聚中日韓醬業學研機構與專家的經驗、思想,與三國醬業共享?;泵c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分會、北京市營養研究所聯合舉辦“中日韓醬業國際論壇”。
第一屆中日韓醬業國際論壇以“創新我們共同的醬文化遺產”為主題。邀請近200位中日韓醬業專家、學者共聚一堂,共同交流、分享三國在傳承與創新醬工藝、醬文化的寶貴經驗,共同探討,在新時代背景下 醬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!
2018年中日韓醬業國際論壇嘉賓
-
楠本憲一?Ken-Ichi Kusumoto
《日本味噌的研究現狀與動向》
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 食品研究部門主任
1986年3月,畢業于大阪大學工學研究科發酵工程碩士
1986年4月,開始在日本農林水產省食品綜合研究所工作
1989年4月-1991年4月,在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學習
2003年獲得大阪 大學博士
2008年始,擔任研究所微生物利用研究室放線菌研究主任
2016年開始,國立研究開發法人 農業/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 食品研究部門 食品生物功能開發研究領域食品釀造微生物研究室主任
-
伊藤明德?ITO AKINORI
《日本味噌產業的發展與技術現狀》
1973年畢業于東京農業大學農學部釀造學科,同年,進入岡崎Marusan (株式會社)工作。
1995年,研究所所長。
2005年,董事、研究所所長。
2008年,董事、管理本部長;同年9月,常務董事。
2011年,總經理 (社長)。
2015年,董事長(會長)。
2017年,退休、目前擔任子會社丸三愛食品商貿(上海)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,兼職全日本味噌技術會理事,常務理事 。
-
申東禾Dong-Hwa Shin
《韓國醬業生產現狀及發酵豆制品生產現狀》
韓國全州全北國立大學名譽教授
韓國淳昌大豆發酵科學理事會主席
韓國食品工業促進論壇主席、申東禾食品研究所所長
曾就職于不同政府機構,并且擔任過CJ和韓國農心等民營食品制造企業顧問,韓國科學院院士,韓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長(2002),韓國食品衛生安全和韓國食品衛生協會主席(2004-2016)
-
金承煥?Seung-Hwan Kim
《韓國醬業加工技術及生產方法》
韓國BHNBIO有限公司食品生物研究所主任
曾任韓國油脂技術研究所總務長,現任農村發展管理局國家農業科學研究院名譽研究員,韓國食品與林業技術規劃與評價研究所評估人員
-
魯 緋Lu Fei
《中國傳統發酵醬的研究現狀》
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博士 / 研究員
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分會副主任
北京食品學會秘書長
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產品加工與儲藏分會理事
中國調味品標準委員會委員、第三屆第四屆調味品國家評委
-
白 燕Bai Yan
《中國醬類行業發展現狀》
中國調味品協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
中國調味品經銷商會會長
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物流技術分會副理事長
全國調味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
全國食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工業發酵分委會副主任委員
2018年中日韓醬業國際論壇集錦
-
楠本憲一?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食品研究部門主任
日本科研領域為進一步豐富味噌的風味,對味噌發酵的米曲霉進行了基因組成的研究,最終研究得出通過基因組成的調整,以提升味噌風味的方式,相比國內大量添加氨基酸(味精)來提升醬油鮮度的方式,通過對米曲霉基因組成的調整,在保證健康、高效的同時,大幅度的提升了味噌湯的鮮味。
-
金承煥?韓國BHNBIO公司食品生物研究所主任
韓國專家金承煥所在的韓國BHNBIO公司,實現了高度的機械化生產,全公司共有42名員工,2017年的銷售額卻高達1690萬美元,這在國內傳統調味品行業難以想象,其核心就在于BHNBIO公司通過現代化數字管理系統實現了全流水線的監控管理,也因此BHNBIO公司實現了“零缺陷的生產系統”。
-
申東禾?韓國全州全北國立大學教授
目前醬類產品發展的理念是天然、無添加、環保和非轉基因。其研究結果表明,發酵豆制品對抑制腫瘤,癌細胞、調節血壓和血液中甘油三酯有一定效果。辣醬還有良好的減肥作用。發酵豆醬分別吃3個月、6個月、24個月后發現,對腫瘤抑制率高達38%
-
伊藤明德?日本Marusanai株式會社前會長
日本從2000年至今,盒裝味噌數量在減少,速食性的味噌數量在增加。銷售量在不斷減少,總金額在不斷增加,伴隨著產品提升和高檔化的這種流行方式,使得總體銷售收入稍微有點增加,但實際上量在減少。
-
魯緋?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副所長
中國人吃醬的傳統在沿襲數千年,如今,終于迎來了轉型升級。近幾十年來,我國傳統發酵醬科學研究水平和生產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,一些醬企僅甜面醬一項生產規模已可達到10萬噸。經過設備升級,目前中國醬業在保留傳統的制曲方式的同時,使用了比較先進的圓盤制曲方式,能夠實現管道控制。部分企業已經全部把人工變成了管道或者機械化的裝備。
-
白燕?中國調味品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
中國醬產品的特點是品類多、品牌多,迭代更新快,同時分布廣、國際化。調味醬的渠道在發生變化,大的超市和小的便利店布局在發生變化,這種便捷化的物流半徑變化對我們的產品有什么需求,線上定的產品需要什么樣的產品特性、什么樣的價格區間,鎖定什么樣的消費群體,尤其是現在輕餐飲的變化,都是我們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課題。
其他參會單位※以上單位排名不分先后
- 日本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 食品研究部門
- 韓國BHNBIO有限公司食品生物研究所
- 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
- 中國微生物學會釀造分會
- 韓國全州全北國立大學(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)
-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
- 日本Marusanai株式會社
-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
-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
- 北京市營養源研究所
- 中國調味品協會
- 鄭州輕工業學院
- 河南食品研究所
- 中國農業大學
- 北京林業大學
-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
-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
- 鎮江市醋業協會
- 內蒙古農業大學
- 北京食品學會
- 北京工商大學
- 北京聯合大學
- 北京工業大學
- 山東理工大學
- 東北農業大學
- 吉林農業大學
- 湖南農業大學
- 河南工業大學
- 河北農業大學
- 新疆農業大學
- 北京農學院
- 華南理工大學
- 山東農業大學
- 沈陽農業大學
- 華中農業大學
- 湖北工業大學
- 湖北工業大學
- 天津科技大學
- 華東理工大學
- 河北科技大學
- 黑龍江大學
- 清華大學
- 江南大學
- 江蘇大學
- 河北大學
- 浙江大學
- 山西大學
- 西南大學
- 四川大學
- 揚州大學